二等岩上的“一等兵” 周树成口述 邢祖巧整理发表时间:2022-12-27 09:31 我今年72岁,家住在鹤峰县下坪乡二等岩村。1970年1月参军到成都军区312独立营,1971年入党。从入党那一刻起,就给自己一个定位,我老家叫二等岩,但我一辈子都要做好党的“一等兵”。1975年退伍回到家乡二等岩,我发挥退伍军人和共产党员的带头作用,在发展生产、改善生活、乡村振兴中,一直保持着党的“一等兵”本色。 一是撑家敬老奔小康。 1976年春天,我在媒人陪同下,背着一口木箱、一床棉被,从二等岩2队入赘到3队梯子弯陈家。那时的陈家,只有两间用木板夹起的小屋,四面通风,天穿地漏。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,农村陆续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。分田到户了,村民种田干活儿特别卖力,家家户户红红火火,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。而我家里,只有体弱的妻子和年迈的岳父,还有一个弟弟在读大学。没有强劳力,没有经济收入,买不起化肥农药,也买不起猪崽,粮食欠产,吃个饱饭都难。别无选择,只能靠我一个人,下蛮撑起这个家。 撑家就像撑船。如果是一个人,竹篙子一点,就到了对岸,但我得把一家人撑过去呀。撑不过去了,就想办法找出路。后来,我寻到一个机会,来到留驾国营煤矿给工人做饭。因为家里困难,我很珍惜这份工作,于是想方设法把饭菜做得可口。踏实的工作,得到了单位和上级认可,先后被县工商局、经贸委及煤矿评为先进工作者。 2002年,煤矿改制,我下岗回到二等岩村梯子湾,陪着老伴儿再当农民。那时,我岳父患脑梗塞后,半身不遂,大小便失禁。生活无法自理,脾气还非常暴躁,尤其对我态度很恶劣。而我对岳父,没有半点怨言,没有半点不敬,反而非常孝顺。二等岩上,地势很高,空气潮湿,在家里待久了,对岳父身体不利。我就趁着天晴时,把岳父抱到屋前坝子上晒太阳,呼吸新鲜空气。岳父突然大小便时,常常搞得我满身都是。我不嫌脏不嫌臭,总是耐心细致地帮岳父擦拭、洗澡、换上干净衣裳,把老人服侍得舒舒服服。有时候,我自己也累得够呛,连饭都吃不下。 整整10个年头,都是我与妻子细心照料,端茶送水,喂药喂汤,洗澡理发,背进抱出,让老人过完了他幸福的晚年。在二等岩村及周边,我岳父是公认的幸福老人。 现在,我两个女儿,都成家了,读大学的孙子都22岁了。原来四面透风的老木屋,早已原地翻修,建起三层小洋楼,里里外外都经过了装修,比城里人居住条件都好。这些年,我家还修通了入户公路,添置了一台奔驰小轿车和一辆小货车,女儿女婿的粮油生意也做得顺水顺风。全家5口,年纯收入都有10多万元。 在奔小康的路上,我一直保持着党的“一等兵”姿态,立正、稍息、齐步走,终于晋升为光荣的小康之家。 二是为民护路十七年。 我是一个有着50年党龄的老党员。作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,对党忠诚是最大本分。在部队时,我积极上进,获得连队嘉奖一次。在煤矿、在农村,我都按照党员标准样严格要求自己,共10多次评为优秀党员,5次评为劳动模范。 二等岩村,在留驾对面的高山上。二等岩到留驾的唯一通道,是一条约3.5公里长的小路,中间还要经过一面100多米高的绝壁,绝壁下面是一道约2公里长的斜坡。下了绝壁,穿过斜坡,过条小河,就到了留驾。 那面绝壁,由三个台阶构成。前两个台阶之间的通道,是在山崖上凿出来的石梯;上第3个平台,则是一架用原木捆扎成的高高的大木梯了。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,我们一直靠搭在悬崖上的这架木梯子,艰难维持着山上与山下的交通。上下攀爬,崖陡梯滑,十分危险。搞大集体时,生产队一年维修一次,一家出一个义务工,维修木梯子和道路,勉强维持着这里的交通。土地到户后,大家忙着发家致富,生产队再也无力组织维修了。再后来,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,组里只有困难户、留守的老年人和儿童。这条路年久失修,眼见得就没法走了。 那时,虽然也修通了机耕路,但是,要绕很远的路程,还是要到留驾才能坐车。学生上学,老人出行,很不方便。村民出入的捷径,还是那条走起来战战兢兢的小路。 为保证过往行人及组里老年人出入安全,我改制下岗回家后,就主动承担起这条路的日常维护工作。凡下雨下雪天,我都要去检查一遍,看看有没有垮坎、落石,阻断交通的情况发生。同时,每年还要砍掉沿途的荆棘,打药除草,填平坑洼,保障畅通。到现在,已经整整17个年头了。 记得是2008年腊月,二等岩雪下得特别大。在外地打工的村民,正陆陆续续赶回家过年。一天,我冒着大雪去维护木梯子,清扫石壁梯步上的积雪。出门时,老伴儿说,不能去啊,要摔着了怎么办啊?二姑娘说,爸,不能为了一条路,命都不要了吧。但我还是坚持顶风冒雪,去清理完梯步上的积雪,为外出的村民,扫清了回家团圆的路。 至今,这条1米多宽的乡间小路,依然是几十位长居深山的村民买肥料、卖山货、走亲访友出入二等岩的捷径。只要我身体扛得住,我就会继续维护好它。 三是急公好义睦乡邻。 我一生热情和善,喜欢修桥补路。在那一片山坡上,人缘都很好,待乡邻就像待家人。 2020年,组里安装自来水,差几方碎石,我就把自家准备浇筑地坪的砂石料捐了几方,并且背到2公里外的工地。我还积极参加砍线路、挖沟槽、埋水管,搞了一个多月义务劳动。近20年来,村组的义务劳动我从未缺席过,粗略计算一下,一共义务投工200多天。 二等岩到留驾之间有条河,雨季水量大,学生读书、村民出入,踩水过河,十分危险。后来争取了部分资金,计划修一座人行便桥。经过协商,由留驾村承头修建,二等岩村出撑木。我们村里议定,一户出一根撑木,我主动提出多出一根,而且出最大的。 二等岩3组梯子湾也有一座桥,五十多米长。年久失修,桥墩要被水冲垮了。村里维修时,差几包水泥,去城里拉又不划算。当时,我家正翻修房屋,我二话不说,就把几包水泥送到施工现场。 我待家人和善,几十年来,从未与家人红过脸;我与邻里乡亲和谐相处,待邻里如同待家人。别人家里有事,我总是积极帮忙出力。久而久之,他们家的大事小情,也总爱给我讲,周围邻里,相处十分融洽。 我在自己困难的时候,就经常帮助周围的父老乡亲。谁家有什么事情,只要站在屋后面或大路上吆喝一声,我就会及时应答,第一时间跑去帮忙,从来不计酬劳。 后来条件慢慢好了,每年杀年猪时,都要拿出猪身上最好的肉,做最丰富的饭菜,请周围的亲戚朋友吃“杀猪饭”。我喜欢那种团团圆圆、热热闹闹、和和睦睦的感觉。 与我同组的李美林,因长年在井下挖煤,患上吸肺病,走路都喘不过气来。重活路搞不起,基本丧失了劳动能力。那时,他儿女还不得力,两口子在外租地种烤烟,家里无人管,我就主动去帮他喂猪,帮忙收烟,一直坚持了两年多时间,终于帮他家度过了难关。 我将永葆党的“一等兵”本色,在二等岩上努力做到老有所为。 (邢祖巧,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,湖北省报告文学学会副秘书长供稿) |